2007年,在香港嶺南大學梁秉鈞教授的發起下,「國際青年學者中文文學研討會」首度在香港嶺南大學舉辦,2009年起,透過梁秉鈞教授的邀請,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邱貴芬教授加入合作,與香港嶺南大學、韓國外國語大學成為本學術聯盟的主力,並每年輪流由三校分別於香港、台灣臺中、韓國首爾舉辦。2020年,因為Covid-19疫情之故,會議暫時休止。
由於此一學術聯盟至今已有將近十五年的歷史,對於促進東亞之間的青年學者交流,長期具有重要意義,許多過去與會發表的青年學者,如今有許多都已投入學術領域,甚至成為知名的創作者。因此台灣中興大學、韓國外國語大學、香港嶺南大學的三校代表,有感於近兩年雖然COVID-19疫情造成重大衝擊,學術交流在新興科技環境下也產生重大變遷,但青年學者仍是需要因應於時代趨勢,進行更多元更新型態的交流。因此在三校代表的洽商下,決定以「國際青年學者人文與文化學術會議」之名重啟,並希望延續過去的交流精神,直接累進會議屆次,以彰顯彼此長期合作的深厚學術情誼與傳統。
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有幸擔負此重任,在國立中興大學「高等教育深耕計畫」文學院子計畫「東亞國際青年學者學術聯盟計畫」的支持下,再度主辦重啟之後的第一次會議,並規劃「新興科技環境下東亞的跨文化傳播」此一主題,一方面邀請中興大學邱貴芬教授進行專題演講「小文學如何看見彼此?:新興科技環境下的『文學』與『跨文化傳播』」;以及策劃主題論壇,由三位本次會議的核心學者,包括韓國外國語大學林大根教授「21世紀『文化創本』(cultural contents)的價值與意義」、香港嶺南大學黃淑嫻教授「亂世改編——香港電影與托爾斯托(1946-1949)」、國立中興大學陳國偉教授「類型作為方法:台灣IP經濟的進擊策略」,分享最新的研究趨勢。另外也透過聚焦「科技與流行文化的傳播」、「東亞電影的比較視域」、「文學與跨文化語境」、「電影的文化身份」、「文本的歷史與政治」、「流行文化的東亞趨勢」等子題,讓與會學校的各院系所年輕學者,從新世代的研究視角,提供創新的思考可能,發展出更具開拓性與前瞻性的論述,以達成真正的跨國合作與青年學術聯盟的結成。
▲ 與會學者大合照
▲ 林大根教授主題論壇(韓國外國語大學融合人才學部(Ingenium College)教授、文化創意產業模塊主任、台灣研究中心主任韓國外國語大學融合人才學部(Ingenium College)教授、文化創意產業模塊主任、台灣研究中心主任)
▲ 發表場次一主講:王璇(韓國外國語大學韓中文化系)講題:基於霍夫斯泰德文化維度理論分析中國網絡流行「內卷」、「躺平」和「擺爛」
相關連結: